精油能透過各種物理化學的萃取方式,從植物的葉子、花朵、果皮、種子、根部、樹皮、樹脂等部位,分離提煉而得到,大部分精油都是以蒸餾法而來,而柑橘類精油則多半以冷壓法製備而得。
萃取方式 | 分類 | 得到產物 |
---|---|---|
蒸餾法 | 1.水蒸氣蒸餾 2.蒸氣蒸餾 3.水與蒸氣蒸餾 | 精油、純露 |
冷壓法 | 柑橘類 | 精油、植物油 |
脂吸法 | 花朵 | 香脂 |
浸漬法 | – | 浸泡油 (屬於植物油) |
溶劑萃取法 | 1.樹脂類 2.花草類 3.取凝香體做酒精萃取 | 1.香料浸膏 2.凝香體 3.原精 |
超臨界萃取法 | 二氧化碳CO2萃取 | 精油 |
蒸餾法 (Distillation) 為最常見的精油萃取方式,適合用於可耐熱且不會被破壞的植物。其中又分為三種方式:
1.水蒸餾 (Water Distillation) – 直接將植物浸泡在水中,煮沸蒸餾,此方法最常使用在萃取花類精油,避免花朵在蒸餾時聚集在一起,而使蒸氣難以通過。
2.蒸氣蒸餾 (Steam Distillation) – 在此過程中,水放置於植物下方加熱,使水蒸氣向上通過植物後,將精油萃取而出,帶有精油的水蒸氣再經過導管冷凝成液體,透過比重的差異可將其分離成油層與水層,油層即是精油,水層即是純露(或稱花水),此為最常使用的蒸餾方式。
3.水與蒸氣蒸餾 (Water and Steam Distillation):前兩種方式結合交替使用。
冷壓法則用於柑橘類精油或是基礎油,利用壓榨果皮或果肉,並在汁液中加入水,最後透過離心力的方式,將精油與果汁(水層)做分離。例如:甜橙、葡萄柚、橘子、檸檬、萊姆精油等。值得注意的觀念是,冷壓的意思並非低溫環境下,而是相較於一般高溫萃取來說,操作溫度較低(40-60℃)。
脂吸法 (Enfleurage) 此方法是非常古老傳統的方式,已不見於市面上商品。以油脂(牛油或豬油)塗在玻璃框上,再將花瓣鋪在上方,利用油脂吸取其精華,並且不斷地更換花瓣直到油脂吸收飽和,再以酒精做萃取分離,過程需要數週以上,耗時、耗力、耗取大量成本,所以並不符合經濟價值。
將芳香植物浸泡在熱油(通常是植物油)中,使植物的油胞破裂,熱油便吸收這些釋放出來的精華,最後過濾純化即可。以浸漬法所得的油,則稱為浸泡油(Infused Oils 或 Macerated Oils) 通常歸類於植物油中,例如金盞花油、胡蘿蔔油、聖約翰草油、雷公根油、山金車油等。
通常第一道溶劑萃取(通常以石油醚或己烷)後,所得到的有效物質濃度極高,去除溶劑後會得到一蠟質,此蠟質稱之為香料浸膏或是凝香體,其中包含大量蠟質、顏料色素與芳香物質。取凝香體做第二道溶劑萃取(酒精)後,所得到的產物則是原精。
溶劑萃取法(Solvent Extraction) 廣義來說溶劑萃取,除了以化學溶劑以外,例如:乙醚、己烷、甲苯、甲醛、乙醛、酒精等等,甚至包括二氧化碳(CO2)、動物油、植物油等等,利用溶劑的溶解力將植物的精華萃取而出;由於化學溶劑沸點較精油低很多,最後再利用減壓蒸餾方式 (在低壓環境下,可將溶劑沸點降低,使精油分子不被破壞) 將化學溶劑分離而出。
超臨界萃取法 (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, SFE) 超臨界萃取法是以超臨界流體(Supercritical fluid, SCF)作為溶劑萃取,將萃取物(例如精油)從基質(芳香植物)萃取分離而出,也是屬於溶劑萃取法之一。目前常用於食品工業(例如脫脂、去除咖啡因等)、醫藥工業(維生素分離精製)與化妝品工業(即精油萃取)。
最常應用的超臨界流體,則是二氧化碳(CO2),優點無色、無味、無毒、不燃燒、對大部分物質不反應、氣體成本低;相較於常見的蒸餾與溶劑萃取方式,則有溫度低、無溶劑殘留等優點。常見二氧化碳萃取精油有生薑、乳香、金盞花精油等,由於成分較為豐富,氣味與一般蒸餾萃取則有所不同。
Multilingual WordPress with WPML